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专业建设规划

作者: 时间:2022-09-13 点击数:

为更加准确地确定本院专业定位、有针对性制订并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把专业建设成高水平、有影响力、学生和社会满意的专业,特制订本规划。

一、培养定位

1.培养目标定位——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对计算机类专业,可把学生的能力按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为研究能力、规划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按传统的分类是基本上是三本,其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所对应的主要是实现能力,包括部分设计能力。研究能力、规划能力主要由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承担,实际上也有大批硕士研究生就业后所做的也是“码农”的工作即设计和实现工作。对本校本科计算机类专业,恰当的定位是实现能力,能胜任设计与实施方面的工作,即应用型专门人才。

2.知识能力素质——定位为重专业强能力

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为研究生培养单位输送高素质的研究生生源,其培养要求是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具备更足的发展后劲,因此,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的本科,都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民办应用型本科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应该在适当的专业基础知识范围、难度的条件下,强化专业知识应用,强化实践能力。因此,应采取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策略和路径,应重视专业性、重视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显著的专业区分度,更好适应社会与产业需要。

3.工作适应性——定位为注重专用技术应用/职业证书获得

研究型大学通常更注重通用知识和技术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民办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除了一部分一般通用技术外,更应该加强新型专用技术的训练,学院在培养方案及具体课程中,应对社会上目前普遍使用的新技术如各类移动开发技术与工具、基于web的新型开发技术与工具、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开发技术,加大能力型课程比重和训练力度,力求使学生毕业既能上岗。同时,应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广泛认可的技能认证考试,参加全国性学业竞赛,提升自身价值,增加高质量就业的砝码。

4.职业发展——定位为就业为主、读研深造为辅

攻读研究生不应是民办应用型本科学校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学院应从培养方案、教学环节落实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接诶巨额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同时,对少数致力于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学院应设置另外的通道,提供积极支持和帮助,但不把考研加到多数学生头上,不宜为了照顾考研而让所有学生无区别地都去学习考研所需要的课程知识而忽视其它能力的训练。

二、培养目标

5.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般将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定义为高级人才,把初级职称的人才定义为初级技术人才。应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在毕业时成为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成长为高级人才。

6.培养实施能力、设计能力

实施主要包括编程、测试、安装、运维、工程、管护等等。学院定位为培养 IT领域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毕业几年后具有从事规划、研究工作的潜力。

7.培养高质量就业能力

主要用创业、考研/出国、高等级竞赛奖励、资格与能力证书、高质量就业等指标来评价。

三、增强专业辨识度

8.明确专业课程区分度

专业特征体现在专业核心课(必修、选修)、专业综合实践方面。专业核心课覆盖本科教育质量标准中所列的主干课程。

9.强化综合实践区分度

在各专业 5个共同综合实践课的基础上,每个专业保证有 2门以上本专业特有的综合实践课。

四、合理确定学分、实践课比例及各学期课程分配

10.学分要求

每个专业毕业应取得的学分为 150 学分左右,培养方案规划总学分165学分左右,其中必修:选修比例约为 7:3,实验/实践学时不低于25%,按学分计不低于 30%。

11.各学期课程分布

前三年各学期尽量均衡,第七学期安排少量课程,第 8学期原则上只安排毕业设计/论文。

五、教学内容体现最新技术进步

12.教学内容体现最新技术

将 IT 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与结果反映到课程体系和具体课程中,尤其是“大智云移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相关的理论、技术或应用,设置专门的理论或实践课程。

13.实践能力训练与岗位能力需求、就业需求紧密关联

将社会上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对学生最典型的能力需求进行概括,设置相应的实践/实训课程进行训练;制定学分认定等奖励措施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参加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参加创新创客实践、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提升高质量就业竞争力。

14.培养方案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个趋势,制定的培养方案计划在执行一个周期后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因此培养方案的内容、形式要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

六、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15.培养方案制定流程与要求

全员动员,提高认识;广泛调研,拓展视野;聚焦目标,有的放矢,在充分了解国内外大学培养方案的优点,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学校规定的基础上,制定方案初稿,充分讨论后形成正式版本。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制定课程大纲。

16.培养方案制定主体

由专业建设具体负责人负责组织教师起草。

七、专业建设与培养方案执行

17.专业建设主体与负责人

院长为专业建设总体负责人,系主任或学院指定的教师为专业建设的具体负责人,教学副院长按院长的安排具体执行专业建设的各项领导、协调工作。专业建设以系为主体,学院统筹安排、提供支持。

18.专业建设任务

专业建设的任务包括但不限于:专业成立申请、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方法研究、教材建设与选用、教学研究项目申请与执行、教学计划制定与执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学生竞赛组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教学效果评价与改进、专业评估等,以及与学生培养相关的其它工作。

19.培养方案执行

培养方案的执行周期一般为四年,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可以延长执行期。

20.培养方案变更

学院在特殊情况下,可在培养方案执行周期内,对培养方案进行微调,并报学校备案。变更由教学副院长提出,在院长批准后负责实施。课程大纲每年都需进行微调、补充最新内容,以更好地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反映科技发展的成果、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Copyright © 2017-2024   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认证平台)|App Store   鄂ICP备10004916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华科技产业园玉屏大道9号   网站: www.wpccy.com

Baidu
sogou